close

  近日,白血病患者從印度代購仿製藥格列衛的事件呈現在公眾面前。儘管印度仿製藥在中國沒有得到認證,但是它與進口抗癌藥的巨大差價讓代購這條快捷途徑顯得頗受歡迎。在眾多討論後,高價“救命藥”背後一系列問題浮出水面:中國的進口抗癌藥藥價在眾多國家中居於最高位,與韓國相差2倍。中國藥價為何如此高昂?與印度同為仿製藥大國,為什麼中國少有國際水準的仿製藥?人民網跨國調查發現,諾華格列衛在中國的零售價最高,那麼,這款關乎患者生命的進口藥物價格,究竟是如何制定出來的?(1月12日人民網)
  既然在國內iphone都可以賣得更貴,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的國內報價更是比美國高出30%,進口的抗癌藥想要成為例外,自然並非易事。應該說,由於銷售渠道、消費習慣、供求關係、運輸成本等諸多因素,同一種商品,卻在不同地區之間呈現出價差,也沒啥可大驚小怪的。
  不過,當中國內地進口抗癌藥在眾多國家中居於最高,甚至與近鄰韓國的差價達到兩倍,顯然就不能全用運輸成本、供求關係等市場因素來解釋。而以內地的人口與患者基數,對於進口抗癌藥其實本該有更強的議價權才是,可見,進口抗癌藥成天價的背後,或許還另有推手。
  從調查來看,一方面,一款抗癌藥,臨床實驗費用達十幾億美元,這部分肯定要由患者承擔,抗癌藥的確“貴”有貴的道理;而另一方面,國內正規進口的抗癌藥價格高昂,還與中國醫葯領域的高回扣有關。既然“哪個企業不給醫院回扣,不出三個月肯定倒閉”,救命的進口抗癌藥,成為搖錢樹,被各環節的利益訴求纏繞盤踞,也就在所難免。
  “以藥養醫”,醫葯賄賂之類的潛規則,固然是推高內地藥價的重要因素,但進口抗癌藥成天價,恐怕還不全是“醫葯回扣”惹的禍。事實上,即便“以藥養醫”導致內地醫院藥價偏高是不爭的事實,但市場化的藥房按說無需養醫,何以仍未能平抑藥價,或許才更需反思。很大程度上,進口抗癌藥成天價,其實更多仍緣於行政審批權的管制,以及藥品的進口制度。相形之下,依賴進口的香港之所以藥價反而便宜,除了沒有繁瑣的審批管制之外,藥廠到患者極其精簡的銷售鏈,極大的減少中間環節,關稅和增值稅上也相比內地有極大的優惠甚至完全免除,藥價自然不會太高。
  假如說對於普通商品的關稅不必過多質疑的話,那麼,人命關天的藥品,其關稅以及中間環節的成本,顯然不應任由市場放大,將其壓縮到極致才符合常識,而這恰恰需要政府在稅收政策以及對藥品流通環節的監管來兌現。
  從這個角度來看,進口抗癌藥成天價,除了“醫葯回扣”的灰色鏈條之外,如何降低進口藥承擔的稅負以及中間流通環節成本,或許才更亟待反思。
  武潔  (原標題:“進口抗癌藥”何以成“天價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oieehib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